波兰以为自己地理位置特殊就能拿捏中国,完全是异想天开。
9月12日,波兰以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举行“西部 - 2025”联合战略演习、多架无人机进入其领空为由,采取强硬举措,关闭了与白俄罗斯间的全部边境口岸。
可是等到9月16日演习结束之后,波兰却并没有重开边境口岸的意思,反而坚持宣布无限期维持关闭,直到波兰获得足够的安全保障。
看似针对的是白俄罗斯,实际上波兰这很可能是在给我们上眼药呢,因为波兰和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其实也是中欧班列的重要通道。
波兰把边境一关,我们的中欧班列就被掐断了,这下对我们和欧洲的外贸往来造成了极大不便。
要知道在中欧班列中,约85%~90%得从波兰进入欧盟,这下我们要运往欧洲的大约300列货物都被卡住了。
展开剩余83%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每滞留一天就是多一天的成本,供应链成本综合增加达到15%以上,对商户来说可是重大损失。
波兰之所以如此胆大包天,很大概率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有欧盟北约做靠山,从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西方国家就总是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
这几年几乎就没有消停过,总是想让中国对俄罗斯施压,经常以中国支援俄罗斯为借口,对中国企业下手。
比如9月19日,欧盟又一次推出新一轮对俄制裁方案的时候,老生常谈的污蔑我们,说要进一步采取措施。
波兰始终不肯开放和白俄罗斯边境口岸,大概率也是施压手段之一,想着中国的货物运输不到欧盟,不想一天天的烧钱就只能对他们妥协。
但我们从来都不是可以任人拿捏的,欧盟北约叫嚣了这么久,我们也照样正常和俄罗斯贸易。
现在想在中欧班列上下黑手,我们也有别的应对办法,立马开始启用备用方案——不让我从这里过,我还找不到其他路了吗?
北极航线就成了我们瞄准的新航道,原本北极航线开发起来确实有很大难度,因为北极圈内有大面积冰层,一般商船很难从这里通过。
所以之前虽然也提过北极航道的开发建设,但推进起来一直没有太大进展。
然而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圈冰层逐渐融化,开辟北极航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现在就是用上这条航道的时候了,9月22日下午,一条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快速航道“中欧北极快航”的首航仪式在浙江宁波舟山港举行。
这意味着,全世界第1条中国通往欧洲的北极航线要正式开通了!而这条航线只需要18天。
这是什么概念呢?中欧班列在货物运输量上是和海运没法比的,但运输时间只有25天,比苏伊士运河航线的40天整整缩短15天。
这已经非常有效率了,然而新的中欧北极航道只需要18天!比中欧班列还缩短一星期,并且同时具有海运的庞大运输量。
这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影响将会是惊人的,运输效率大幅度增加,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碳排放也会大大减少,简直一举多得。
如果北极航道之后正常长期运行,那中欧班列比起新航道的优势大大削弱,波兰原本可以凭借自身特殊地理位置在中欧班列中和中国互利共赢。
但现在波兰居然如此鼠目寸光,想在中欧班列上给我们找不痛快,中国可以启用备用方案,然而波兰错过发展机遇,那可是真的错过未来经济崛起的一个可能。
幸好波兰也不是完全没脑子,眼看着中国不吃他们那一套马上就急了。
9月23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波兰方面打算重新开启和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波兰总理图斯克说:将会在24日午夜再次开放。
识时务者为俊杰,看来波兰还是懂得这个道理的,本来中国和波兰之间的关系一向就不错,没什么深仇大恨。
从2005年起,在整个东欧波兰一直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些年来一直都合作的挺愉快。
9月15日王毅外长在会见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的时候,波兰方面还强调了他们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可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波兰是拎得清的。
现在波兰做出如此抽象的行为,大概率也是因为他们被迫和欧盟北约绑在一起,再加上波兰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根深蒂固的反俄思想。
这么多年来,波兰经常奔赴在反俄第一线,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更是如此,经常发表一些针对俄罗斯的激烈言论,也在实际行动上不放过任何可以给俄罗斯找不痛快的机会。
波兰这种短时间之内一关一开边境口岸的行为可能确实不是在针对我们,只是他们过度防范俄罗斯,以至于波及到中国。
但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波兰这种把自己推到矛盾前沿的做法实在太不明智了。
俄乌冲突早晚有结束的那一天,如此激化和俄罗斯、白俄罗斯之间的矛盾,战后该怎么办?
西欧国家再怎么说不在冲突前线,真打起来也不会是第一个倒霉的,可波兰直接挨着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却要做出如此极端、激进的行为,也不怕自己将来真的成为炮灰。
波兰更不应该在和俄白两国矛盾正激烈的时候,又给中国穿小鞋,和中国关系搞好了,将来还能做一道安全保障。
假如俄罗斯在冲突结束后想算账的话,我们也不是不能当一下和事佬,这下有可能把中国也得罪了,不给自己留条退路,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希望波兰以后可以认清形势,不要被北约欧盟忽悠瘸了对抗中国,不然真事到临头都只能自己扛着。
发布于:辽宁省淘配网-配资网站推荐-炒股配资股票-配资门户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