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
这个被喻为“人体发动机”的蝴蝶形腺体
虽仅重20-30克,却掌管着新陈代谢
心率调节、能量消耗等核心功能
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
中国有2.1亿甲状腺疾病患者为全球首位
占全球7亿患者的30%
甲状腺疾病总体患病率约35.6%
2024年在中国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8.6%
【女性患病率为男性4倍】
甲状腺结节患病率11.4%
甲状腺癌已上升至所有癌症第三位
但如此高发的疾病知晓率仅为26%
让我们关注甲状腺
开启高质量生活
一、甲状腺疾病“沉默的杀手”
展开剩余88%甲状腺通过分泌
甲状腺激素(T3、T4)
调控全身代谢
其病变常表现为“冰山效应”
——早期症状隐匿
进展后可能引发多系统危机
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代谢亢进,典型症状包括心悸、手抖、多汗、体重骤降、情绪暴躁、失眠等。部分患者会出现眼球突出(Graves眼病)。
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
激素分泌不足,引发代谢减缓,表现为疲劳、怕冷、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皮肤干燥、女性月经紊乱等。儿童甲减可导致智力发育迟缓。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约20%成年人存在甲状腺结节,其中90%为良性,但需警惕恶性病变(如乳头状癌)。结节压迫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时,可引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或声音嘶哑。
甲状腺炎
包括桥本氏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急性甲状腺炎(病毒感染引发),常伴颈部疼痛、发热,可 能继发甲亢 或甲减。
二、哪些人群是高危群体?
甲状腺疾病并非“随机事件”
以下人群需重点筛查!
【有甲状腺良性疾病史】
甲状腺良 性疾病 指的是 甲状腺 结节/腺瘤、甲状腺炎等。许多研究表明,有甲状腺良性疾病史的人群,自身患甲状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有甲状腺癌家族史】
甲状腺癌家族史不难理解,多数癌症都有一定的遗传影响,甲状腺癌也不例外。如果家族中直系血缘亲属患有甲状腺癌,那么自身患甲状腺癌的风险也会增高。
【45岁以上的女性】
女性患甲状腺癌的风险天然比男性高,这可能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有关,多数研究表明女性月经不调、首次怀孕年龄早、自然流产、口服避孕药、子宫切除、卵巢切除等因素都可能使甲状腺癌发生的风险增高,这些证据都证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而且 雌激素还会增强甲状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促进甲状腺癌转移。同等条件下,年纪越大,患癌风险增加,所以45岁以上的女性,更需警惕患甲状腺癌。
【儿童及青少年期接触电离辐射】
这里的 电离辐射指的是核电站泄漏、核武器爆炸及医疗X光、CT检查这一类的电离辐射 ,而不是说手机、微波炉这些家庭中常见的辐射。
如果电离辐射剂量很大,就可以破坏细胞结构,使其癌变。有研究表明儿童及青少年期接触电离辐射会增加他们成年后患甲状腺癌的概率。
【高碘饮食习惯人群】
碘是一种微量元素,生活中我们最直观的认识就是“加碘盐”,除了加碘盐,几乎所有食物中都含有碘,只是含量多少的区别。 碘 是我们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过多过少都可能导致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增加,而高碘饮食还会增加患甲状腺癌的风险 。
三、如何科学守护甲状腺健康?
甲状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需遵循的
“预防”原则!
一级预防:筑牢健康防线
【1】合理补碘: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成人每日碘摄入量应为150微克
沿海居民可减少海带
紫菜等高碘食物摄入
内陆缺碘地区需使用加碘盐
【2】规避辐射:
减少不必要的CT、X光检查
【3】健康生活方式: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强度运动
(如快走、游泳)
避免熬夜与情绪剧烈波动
二级预防:早筛早诊早治
【1】高危人群筛查:
建议35岁以上人群每1-2年检测
甲状腺功能(TSH、FT3、FT4)
以及甲状腺超声
【2】结节评估:
通过TI-RADS分级判断良恶性
1-3类良性,4类可疑恶性,5类恶性
4类及以上结节需穿刺活检。
【3】孕期管理:
备孕女性需筛查甲状腺功能
甲减患者需将TSH
控制在2.5mIU/L以下
四、如何自测甲状腺
养成自测习惯
准备一杯水,一面镜子
1对着镜子,头部稍微后仰,露出颈部、颈部触摸自检: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轻触摸颈部正下方(喉结下方)区域,看有无结节、肿大。
2、吞咽观察测试:喝一小口水,当你吞咽的时候,观察自己的脖子,看看甲状腺的位置是否有肿大或突出,两侧是否对称、是否有一侧偏大的情况,结节通常都会随着吞咽的动作上下移动。
要注意:不要把喉结和甲状腺混淆了。甲状腺比喉结的位置更低,靠近锁骨。最好多吞咽几次并观察。
发布于:河南省淘配网-配资网站推荐-炒股配资股票-配资门户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