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是放暑假了嘛,而我又早出晚归的,有时候两个娃一天都见不到我。
我女儿小悦悦从小就特别黏我,就在前几天的早上,我要去上班的时候,她突然醒了过来,从床上爬下来,亲了亲我的手臂。
她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我,撒娇地说:“妈妈,为什么你要上班呀?”
这个问题,她从小到大,不知道问了多少遍了。
我想当妈的,或多或少都被这个问题难住过吧!
我听过宝妈最多的回答是:
“妈妈上班就是为了给你买好吃的、好玩的呀!”
“妈妈也不想上班呀,但不上班,咱们都得喝西北风了!”
像我之前也会这样如实地说,直到我听到女儿跟奶奶的对话才改变。
展开剩余86%我在孩子3岁前是上班的,有一天下班回家很晚,大概十一点钟吧,我女儿都急哭了。
我刚进门,就听到她问奶奶:“妈妈还不回来,是不是被大风吹跑了,我好怕……”
直到看到我进了她的房间,女儿才平静下来,随后在我轻轻地拍打下,终于睡着了。
我发现,跟孩子聊上班这件事真不能太随便,有时候一句话说得不对,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
3岁后,我开始在家自己做自媒体,天天待在家,也开始持续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
我发现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时,妈妈得选择不同的回答,而且要符合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
01
1-2岁:别讲道理,想办法先搞定孩子的分离焦虑
虽然这个阶段的娃说话还不利索,可能问不出“妈妈为什么要上班”这样的话,但他们可能用哭声和行动来挽留妈妈,不让妈妈去上班。
特别是从小就由妈妈带大的宝宝,黏人得很,分离焦虑可能更严重一些。
我家女儿一岁半那会儿,简直是“人体挂件”。
我穿外套的时候,她就拽我袖子,我换鞋时,她就抱我的脚踝,最绝的是有次居然趁我弯腰系鞋带的时候,直接坐在我鞋上。
这摆明,就是不想让我去上班嘛。
我当时懂的育儿知识少,就让奶奶直接抱她走开了,然后我就偷偷溜走了,结果搞得她3岁了还没啥安全感。
直到后来做了自媒体,看了儿童心理学的书才明白:这个阶段的娃根本不懂“上班”是啥,他们只知道“妈妈要消失了”,那种恐慌感,就像我们突然找不到手机一样。
所以这时候咱们说“上班赚钱是为了他们有钱花”,根本没用,还不如让他们先通过身体记住“不用担心,妈妈会回来的”,这样更好。
后来我学了一招,教给我妹,还挺好用的。
咱们要记住,上班前一定要好好跟孩子“告别”,千万不要突然走了,流程分成3步。
第一步,要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可以拥抱孩子30秒,告诉他们“你不是消失,而是暂时离开”。
第二步,和孩子约定好回来的时间:如果宝妈的工作是朝九晚六,可以告诉孩子,等太阳落山的时候,你就回来了。(或者用其他孩子更容易懂的方式来描述时间)
如果需要你出差,就告诉孩子太阳落下几次,你就可以回到家了。
第三步,给孩子一个“信物”:可以把你经常用的发绳,交给孩子,然后说:“这是妈妈的小尾巴,你拿着它,就像妈妈的手一直牵着你一样。”
我妹就经常这样做,有一次她忘记给发绳了。
她儿子在阳台哭着喊:“尾巴!妈妈的尾巴”,我妹听到后,赶紧揣着发绳跑了回去,然后才安心去上班。
做完这三步就可以去上班了,然后咱们回来的时候一定要兑现承诺,不能让孩子觉得妈妈说话不算数。
实在有特殊原因,也可以跟宝宝解释,慢慢地他们分离焦虑症就没那么严重了。
02
2-4岁:在日常生活中,告诉孩子工作是做什么?
两岁后的娃,词汇量像雨后春笋似的往外冒,但理解能力还停留在“具体事物”上,太抽象的话,他们还听不懂,一不小心还可能理解错了。
比如有个粉丝宝妈曾经跟娃说“妈妈上班是为了给你买好吃的水果”,结果有一天娃直接带她去超市了。
她女儿指着一些进口水果喊:“妈妈,你要多上班,因为我要吃这个很贵的水果!”
可以想象,这位宝妈当时有多尴尬,这哪是解释工作,分明是给娃植入了“金钱至上”的思想,不可取。
我们在这个阶段要做的是,把日常生活孩子可以见到的工作,编成童话故事,尽量形象一点。
我学了这个方法,直接在我女儿身上用了。
比如在公园见到了保洁阿姨,我就问她“你知道那个阿姨在干嘛吗”,女儿摇头。
我没说“打扫卫生”,而是说:“阿姨在给小草洗澡呢,你看她把落叶扫走了,小草就露出笑脸了,就像你吃完辅食,妈妈给你擦嘴一样,你会很开心是吧。保洁阿姨的工作,是不是很有意义?”
诸如此类,用拟人的手法来描述工作,让工作变得有意义,而且也让孩子觉得工作是有趣的,以后就不会那么反感。
这比说“无奈选择工作”,要好得多吧?
03
5-8岁:玩角色扮演,让孩子体验“工作的快乐”
5岁多的娃,可能好奇心越来越强了,而且还爱模仿大人,那不如就让孩子提前演练下“不同的职业,工作的场景是什么样的”。
我们家会经常这样做,比如我女儿爱当“冰淇淋店”的店主,她和哥哥提前用纸箱做了柜台,还做了不同口味的冰淇淋,然后就开始卖货了。
她经常让我“尝一尝”她做的冰淇淋,还给我做了“钱”,来交换冰淇淋。
另外,我家女儿还喜欢当医生,经常拿着她的玩具听诊器,放在爸爸的大肚子上,听完就皱着眉说:“爸爸肚子里面有小虫子在唱歌,得打针!”
她爸故意嗷嗷叫,她又赶紧说:“别哭别哭,打完针给你贴个奥特曼贴纸!”
这不就是医生既安慰又治疗的工作本质吗?还挺好玩的。
有一次,我带她去一个设计师朋友那里玩,她在电脑上画出了一个独特的太阳,还被朋友用在了设计稿了,她别提有多开心了。
当孩子们发现工作能帮到别人,能得到夸奖,还能创造出东西,这种快乐可比“赚钱买玩具”格局大多了。
等孩子8岁以上,也可以让孩子去参加那种“真实的一天工作营”,让他们对上班有更深入的了解。
互动话题:你家娃问你为什么上班,你是怎么回答的?
发布于:广东省淘配网-配资网站推荐-炒股配资股票-配资门户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